古代對吊秤是如何管理的?
發布時間: 2014-03-25 點擊次數: 2523次
在古代各種計量管理中,古人對吊秤管理zui為重視,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形成了一定的制度。這一切,早在西周時期,就已經開始了。
從現存各種資料來看,西周是一個十分講究利益制度的朝代。廟堂的建造、器物的陳設、田地的分割、這兩的制作,一器一物,無不要求符合制度。而制度的訂立和監督施行由離不開吊秤。【禮記·名堂位】說:“周公制禮作樂,頒度量,而天下大服。”【周禮·夏官司馬】說:“合方氏,掌達天下之道路,通其財利,同其數器,壹其度量。”從這些記載來看,在西周,吊秤是由國家統治者頒行的,并由專門的官員負責管理。這一做法,為后世歷代王朝所繼承,成了古人為使吊秤具有性而奉行的一種傳統措施。
西周吊秤管理的具體條例,在現存的文獻中尚未發現,但從多處有關記載中可知,西周時期確已形成一套吊秤管理制度,并且這一個制度隨著朝代變遷也有相應的發展變化。春秋戰國時期,諸侯割據,統一的吊秤制度不復存在,但各諸侯國保持自己吊秤知道一致。為了做到這一點,許多諸侯國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,并開始將其刻在有關器物上。在現存的先秦量器上,很多都有銘文,其中1857年在山東省郊縣靈山衛出土的其國子禾子銅釜、陳純銅釜、作關銅和是現在存有銘文、能說明年代和量值的zui早量器。這三件量器上的銘文,都規定了明確的校量制度和管理措施,并對違反者視其情節輕重,予以相應懲罰。陳純銅釜還將監制人名和制器人名刻在器物上。其他諸侯國也有類似的量器出吐。這些情況表明,戰國時期對吊秤從器物的制造、只用,到校測,都有了具體規定和措施。